MSCI近日举办亚太机构投资者论坛,与出席的资产所有者和研究机构共同探讨了整体投资组合策略如何在管理新兴风险过程中提供灵活性,并助力投资者把握投资机遇。尽管治理架构和组织文化仍然是采用传统TPA模型所面临的挑战,但亚太投资者分享了他们如何调整策略,以适配其投资与风险管理团队。随着市场对私募资本的兴趣日增,TPA策略对正在重新思考如何衡量投资组合表现的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MSCI:亚太投资者日益转向整体投资组合思维
越来越多的亚太资产所有者正转向采用整体投资组合策略来构建具有韧性和专注于机遇的投资组合。
MSCI亚太区研究部主管Oleg Ruban在近日举行的MSCI亚太机构投资者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在投资组合中按资产类别进行独立管理的传统方式,日益无法适应当今相互关联的风险和回报驱动因素。”
与会的投资行业专家也呼应了类似观点,他们分享了TPA策略如何应对不断涌现的投资挑战,包括全球分化加剧、亚洲能源转型加速以及私募市场的新动态。
相对于按照不同资产类别进行孤立式管理,TPA策略通过一个统一且动态优化的投资组合,从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实现决策集中化。
Oleg Ruban补充道: “若将所有资产类别孤立地管理,投资者未必能充分了解到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关联。TPA策略主张投资者应该审视每项投资决策对整体组合风险与回报的影响。”
从资产孤岛到投资组合层面的全局思维
此次与会的资产所有者和MSCI研究部团队分享的观点,与此前在MSCI美国和加拿大机构投资者论坛上同行发表的观点一致,均认为在投资复杂性加剧且存在“黑天鹅”风险的情况下,TPA策略的吸引力日增。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一些大型资产所有者都已采用TPA投资策略,但他们在调整组织架构以实现全投资组合回报、统一不同投资部分的绩效衡量指标方面,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路径。
亚太投资者表示,在其当地治理架构中推行TPA亦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现有架构多以资产类别划分投资团队的情况下。
亚太机构投资者与北美同行的另一类似观点是,组织文化的演变是实施TPA过程中面临的首要挑战。他们指出,投资和风险管理负责人需要确立并持续强化跨部门的共同目标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一位亚太地区的养老基金经理表示,使命感、信任和团队精神是其公司TPA策略文化的三大支柱。为了灌输这些价值观,公司建立了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例如管理层的电子通讯群组,并使用“你的出彩,我们精彩”等内部标语来增强凝聚力。
私募资产与气候:战略转折点
多位与会专家也提到,尽管私募市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但却至关重要。随着私募资产在主流投资组合配置中占比持续提升,这一趋势变得尤为明显。在当前宏观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对收益和分散风险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私募股权、私募信贷和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发展。
据MSCI预估,到2030年,全球每六美元的可投资资产中,将有一美元配置于私募市场。
MSCI亚州私募资产业务主管黄诗淋表示:“这说明私募资产在投资组合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不过,加码私募市场并非易事,因为私募市场仍面临流动性管理、信息透明度和监管合规等挑战。总体来看,私募市场已成为全球机构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亚太地区同样如此。”
黄诗淋还指出,私募资本正积极把握由结构性变革带来的新机会,例如科技颠覆与全球能源转型。她表示,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而私募基础设施基金则为可再生能源、数字基础设施等关键项目提供了必要资金支持。
MSCI 可持续与气候投资解决方案研究主管Guido Giese在论坛上与投资人探讨气候变化对私募与公开市场资产配置的影响。多位与会者在谈到资金配置时强调,他们正逐步走出“纸上减碳”阶段,转向聚焦推动实体经济减排,而这样的实务转变,也对资产分析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Guido Giese 表示:“我们明显看到,风险建模逐渐转向关注转型因素,并聚焦于可信的转型准备度指标。资产所有者不仅想了解哪些企业的行动与净零目标一致,更想了解哪些企业能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保持盈利能力。”
区域视角下的韧性投资
在亚太地区,机构投资者正在将区域视角融入其战略转型中。MSCI 北亚区业务主管寺沢亮也在论坛的闭幕演讲中回顾了这一融合趋势。
寺沢亮也表示:“人工智能的应用、气候转型和宏观波动加剧都不是抽象的议题,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现实。亚太投资者并不仅是在顺应这些趋势,而是以清晰的方向与坚定的信念引领着趋势的发展与走向。”
亚太投资者的这一引领力在此次论坛多场对话中充分体现,议题涵盖气候融资方式的演变、投资者对二级市场的兴趣日增、私募资产配置的扩大,以及个人投资者渠道参与度的增长。
黄诗淋也进一步强调这些转变的重要性。她指出:“以日本为例,其私募市场虽仍趋于谨慎,但正加速发展。战略性思维、前瞻性政策转变,以及日趋成熟的投资者,正共同推动私募市场的发展势头。”
MSCI 的研究也指出,全球超过50% 的碳排放来自亚太地区;但同时亚太地区的绿色出行与能源转型领域的投资也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2024 年,全球绿色出行领域59%的资金流向亚洲。
Guido Giese 表示:“亚洲不仅是碳排放集中的地区,也是孕育众多解决方案的热土。”
人工智能、适应力与下一个投资前沿
本次亚太论坛的与会者延续了去年北美论坛的一项重要议题: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投资机遇与内部运营流程的变革。与会者普遍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项颠覆性科技,更是驱动机构做出更明智决策的重要工具。
寺沢亮也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解读数据、评估风险与形成见解的方式,对投资治理与透明度的影响才刚刚揭开序幕。”
在以人工智能与创新为题的圆桌讨论环节中,现场实时投票显示,多数与会者认为,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将是运营效率的提升,紧随其后的是风险预测与投资组合建构能力的进步。
尽管人工智能对投资领域的影响仍在持续深化,论坛着重强调了一个核心观点,正如一位投资者所言:“谁能适应变化,谁就能创造超额收益。”
Guido Giese 在谈到气候投资时,也引申至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反思:“我们若只关注减碳而忽略风险与回报的变化,将难以把握全局。机构投资正进入全新篇章:必须兼顾多维思想与长线原则。”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